“四级联户制”增强乡村治理能力——青海省甘德县江千乡探索乡村治理有效方法甘德县地处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腹地,江千乡距甘德县城68千米,土地面积为108.09万亩,草场面积101.82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为92.78万亩。全乡辖4个村、13个牧业合作社。全乡总户数1050户,人口3907人。为解决牧区服务半径大、基层社会治理难、成效不突出等难题,江千乡探索建立乡村治理“四级联户制”,增强与基层的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有效发挥基层党员和公益岗位人员作用。一、“四级联户制”组织体系以工作需要和群众需求为原则,建立“四级联户机制”,建立一级县级总指挥长(书记、县长、汇总室)—二级乡(镇)级指挥长[乡(镇)党委书记、联点村的乡(镇)副职及村“两委”班子主要同志]—三级村级网格长(各社社长)—四级联户员(党员及生态管护员)四级联系服务网络。总指挥长负责下达指挥命令,指挥长负责细化指令、汇总数据、督促工作,网格长负责传达指令和网格化管理,联户员负责执行指令。同时,在联户原则上讲究便利、就近、快速,明确四级联户职责,要求联户员与群众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做到“三了解、四掌握、五到位”,即了解家庭成员、了解生活状况、了解生产情况;掌握思想状况、掌握家庭困难、掌握就业情况、掌握诉求愿望;宣讲政策到位、民意收集到位、咨询答复到位、诉求解决到位、感情传递到位。截至目前,江千乡共联户1050户。联户员定期走访人户,建立联系台账,及时上报新情况新问题新苗头,有时回家已是凌晨,基层牧民群众深受感动:“以后有事要跟联户员讲就行了,他能把我们的事儿办实。”在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江千乡联户员发挥了很大作用。不如实上报私自返乡者行踪的情况,可以在第一时间被联户员掌握。叶合青村联户员曲拍凌晨1点多给乡党委书记报告,他所在的网格区有从西藏返回人员进入,乡党委联系卫生院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返乡人员采取了隔离措施;隆吉村联户员尕桑加在走访联户群众时,得知村内有从兰州返回人员,第一时间上报乡党委,对返乡人员进行了隔离管控,快速应对和联防联治措施得以及时落实。实行“四级联户制”以来,江千乡各村具备联户能力的党员结对联户426户,收集到意见建议82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69件,民生、医疗等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二、“四级联户制”技术支撑建立甘德县“四级联户制”云平台,推动乡村治理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管理创新、应用创新和服务创新。云平台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GIS、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以大数据驱动“四级联户制”管理模式、体系创新为主线,以促进“四级联户制”现代化为目标,面向各级领导、工作人员、社会公众提供不同层次、不同纬度、不同载体的查询、上报和管理服务。平台采用SOA架构搭建,粗粒度,松耦合,便于以后横向和纵向扩展,运用全文智能检索中间件增强数据全方位查询,采用三级缓存技术加强查询效率,同时使用RSA非对称加密、数字签名、数据信封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数据恢复方便,使用完全备份、増量备份、差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数据易恢复,提高数据的容错率。App开发采用Deeplink和API技术控制移动端的语音传输功能,极大提高了App数据传输的质量,对传输藏语言文字提供了有效编译功能。三、“四级联户制”四大功能(一)建立基础数据库以乡为主体,以户为基,将基层家庭户口本、身份证、残疾证、低保证等扫描至数据库,建立检索功能,做到全乡人口、户口、牲畜数等基础数据底数清情况明,各项数据能第一时间排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上报速度、质量。江千乡“170”工作处理机制,实行了“每个月1号开始,利用7天时间,将所有排查出来的问题清零”的工作机制,利用大数据、手机微信等新手段,收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立问题责任清单,每月召开乡党委会议,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二)上传下达功能以四级联户为基础,快速下达指令,迅速、全面、准确上报民情。技能培训、疫情人员、就业等事项,通过平台第一时间可以准确登记汇总上报。江千乡党委成立了协调组和督察组,快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如协隆村俄金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