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招商引资调研报告招商引资是促进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动能。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困难重重,部分县区将招商引资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力引擎,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效。但从整体看,县区基础条件、服务环境与一些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存在招不来商、落不了地、招商项目落后的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存在问题一是政策优势难以发挥。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通过制定出台税收、用地、水电等方面优惠政策,给予客商便利,以此吸引更多企业资本汇入。近年来,为遏制各地出现的违规承诺、违法交易、大开空头支票等恶性竞争行为,国家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行了规范和限制,导致各地在政策制定时办法不多、创新不够,政策、税收“洼地”逐步填平,同质化现象开始显现。部分县区现有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土地、税收、金融、水电优惠和企业、个人奖补上都具有高度相似性,政策优势无法体现。二是发展定位模糊不清。有的县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分析研究不够,没有充分考虑当地发展,对本地的产业定位、区位资源优势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存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现象,缺少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发展方向。有的盲目跟风,热衷追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大上”热点项目,导致招商引资难度增大,招商成功后又会陷入恶性竞争的泥潭。有的过于看重投资、产值、营收、税收等经济数据,对一些发展较慢但前景广阔的企业缺乏重视,致使企业另寻他处。三是营商环境仍需优化。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部分县区在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不来即享”等政策措施方面还有差距。有些县区在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和实现服务企业“零距离”的过程中,存在全程网办体系不完善、上下承接不顺畅、监管机制不健全、服务企业不主动等问题,造成部分企业有意投资,却因前期工作手续办理困难,导致投资合作最终不了了之。四是招商引资氛围不浓。全民招商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部分县区招商引资任务主要分配在工信、发改、商务、工业集中区等经济口部门,个别部门在不同程度上存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认为招商引资是个别相关部门的事情,不是自己的主责主业,所以对抓项目、抓招商不够重视。部分企业认为招商引资是政府的事情,企业只要自己发展好就行,导致企业的带动和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自身发展。五是专业水平亟需提升。部分县区招商引资行为还是靠行政化手段驱动,有的地区建立了专门的招商团队,但是实质招商行为却“部门化、行政化”严重,缺乏与市场对接的活力。招商人员多来自于体制内,短时间内通过领导挂帅招商、点将招商、驻点招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长远看招商队伍仍存在专业水平不高、流动性较大、市场敏感度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招商工作。二、对策建议一要整合人力资源,凝聚合力“全民招商”。要结合县情实际,认真分析区位环境、资源优势、涉及行业、人员构成等方面特征,科学制定招商引资年度计划,合理分解目标任务,定期组织召开调度会,确保招引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制定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把招商引资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到乡镇、部门考核中去,通过兑现奖罚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鼓励各单位、各企业制定内部招引计划,加大对干部职工、企业员工招商引资培训、考核、奖励,引导干部全员招商,带动全民招商,营造“人人招商引资,个个谋求发展”的良好氛围。二要明确功能定位,聚焦重点“精准招商”。要充分发挥各县区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引建办一批符合当地发展的企业和项目,促进招商引资提质增效。以泾川县为例,要依托自身优势,在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和做大做强牛果菜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尝试招商引进一批重点旅游项目和龙头企业,通过“打包开发”的形式,健全完善景区景点“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推进全域旅游加速发展;充分考虑牛果菜后续发展,围绕产业上下游进行定向招商,引进一批从事饲料生产、皮革加工、冷链运输、果汁制作等相关行业企业,引导畜禽产业向肉、乳...